【减重门诊科普】科学认识肥胖:病因、评估与检查全解析
发布时间:
2025-07-07
来源:
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,肥胖已不再是“福气”的象征,而是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。了解肥胖的病因、科学评估肥胖程度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,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步。
一、追根溯源:肥胖的病因有哪些?
1. 饮食因素: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的过量摄入是肥胖的主要诱因。奶茶、炸鸡、甜品等美味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大量的热量,长期暴饮暴食,身体无法消耗这些多余热量,便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。
2. 缺乏运动:现代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“懒”。久坐办公、长时间刷手机、依赖交通工具出行,使得身体活动量大幅减少。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而逐渐萎缩,基础代谢率下降,热量消耗减少,肥胖随之而来。
3. 遗传因素:研究表明,如果父母一方肥胖,孩子肥胖的概率约为 40%;若父母双方都肥胖,孩子肥胖的概率则高达 70% - 80%。遗传因素会影响人体的脂肪代谢、激素水平和食欲调节等,增加肥胖的易感性 。
4. 疾病与药物: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库欣综合征等,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,导致体重增加。此外,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抗抑郁药、糖皮质激素等,也可能引发药物性肥胖。
5. 心理因素:压力过大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们通过过度进食来缓解心理压力,从而引发肥胖。这种情绪化进食往往难以控制,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超标。
6. 睡眠因素:睡眠不足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新兴因素。当人体睡眠不足时,会影响激素的分泌,从而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,食欲大增。而且,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,使脂肪更容易堆积。同时,经常熬夜的人可能会在夜间吃更多的夜宵,进一步增加能量摄入。
二、精准判断:如何科学评估肥胖程度?
1. 体重指数(BMI):这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,计算公式为体重(千克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。正常范围在 18.5 - 23.9 之间;24 - 27.9 为超重;≥28 则判定为肥胖。不过,BMI 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,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等人群,可能存在误差。
2. 体脂率: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。一般来说,成年男性体脂率正常范围在 15% - 18%,成年女性在 20% - 25%。超过这个范围,就意味着体内脂肪过多,可能存在肥胖问题。可以通过体脂秤、双能 X 线吸收法等方式测量体脂率。
3. 腰围和腰臀比:腰围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,男性腰围≥90 厘米,女性腰围≥85 厘米,就属于腹型肥胖,患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腰臀比则是腰围除以臀围的数值,男性腰臀比>0.9,女性>0.85 时,也提示存在腹型肥胖。
三、防患未然:肥胖需要做哪些检查?
1. 基础检查项目:包括身高、体重、腰围、臀围、血压、心率等常规检查,初步了解身体基本状况。测量血压可判断是否肥胖同时合并高血压;检查心率能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。
2. 血液检查
血糖: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,判断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,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。
血脂:检查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,了解血脂水平,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。
肝功能:肥胖可能导致脂肪肝,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出现损伤,如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是否异常。
内分泌激素:甲状腺功能检查,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肥胖。血尿皮质醇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,排查库欣综合征等引起的肥胖。
3. 腹部超声检查: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、胆囊、胰腺、脾脏等腹部脏器的形态、结构,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、胆囊结石、胰腺病变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。
4. 多导睡眠监测(PSG):这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的金标准。肥胖患者多打鼾,严重时会有低氧血症,进而引起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等。通过监测患者睡眠时的脑电图、眼电图、肌电图、心电图、口鼻气流、呼吸运动、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,可明确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、持续时间、严重程度等。
5. 其他检查:根据个人情况,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女性肥胖患者,检查性激素六项,判断是否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。
肥胖不仅影响外观,更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。了解肥胖背后的原因,定期进行科学评估和检查,才能及时发现问题,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。从现在开始,关注自己和家人的体重健康,让我们一起远离肥胖,拥抱健康生活!
减重门诊: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门诊
时间:周四8:00-12:00, 14:00-16:00
联系电话:029-884058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