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普专栏】胃痛别忍了!紧急提醒:这几种表现,可能是身体在“报警”


把 “隐患” 挡在门外,让 “安全” 常伴左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,饮食不规律、熬夜加班、压力山大,让很多人把“胃痛”当成了家常便饭。可你是否想过,那些反复出现的胃胀、反酸、隐痛,或许不是简单的“吃坏肚子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?

一、这些“小症状”,可能藏着“大问题”

- 上腹疼痛有规律:胃溃疡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疼痛,逐渐缓解;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在两餐之间或夜间发作,进食后反而减轻。

- 烧心反酸难忍:饭后胸骨后灼热感明显,平躺加重,警惕反流性食管炎。

- 持续消化不良:腹胀、嗳气、食欲差,若长期存在,可能是慢性胃炎甚至胃癌早期的表现。

- 黑便或呕血:一旦发现柏油样黑便或呕吐物带血,提示消化道出血,需立即就医。

- 不明原因消瘦:没有刻意减肥却体重下降、乏力贫血,要警惕胃部肿瘤的可能。

 

二、幽门螺杆菌——被忽视的“胃病推手”

我国约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(Hp),它能在强酸的胃环境中生存,破坏胃黏膜,引发胃炎、胃溃疡,甚至增加胃癌风险。2021年,它被正式列入明确致癌物名单。家庭聚餐不使用公筷、口对口喂食等习惯,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。建议有胃病史、家族史或长期胃部不适者,尽早进行碳13/14呼气检测,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
 

三、科学检查,精准诊疗

- 胃镜检查:诊断胃病的“金标准”,可直观观察病变,必要时取活检明确性质。无痛胃镜的普及,大大提升了舒适度。

- 微创治疗:对于早期胃癌,内镜下黏膜剥离术(ESD)可实现根治性切除,创伤小、恢复快。

 

四、日常养护更重要

✅ 三餐规律,早餐吃好,避免饥一顿饱一顿

✅ 聚餐用公筷,减少Hp交叉感染风险

✅ 戒烟限酒,少喝浓茶咖啡,远离刺激性食物

✅ 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长期焦虑紧张

✅ 40岁以上人群,建议定期做一次胃镜筛查

 

胃不会说话,但它用疼痛告诉你它的委屈。每一次隐痛,都是它在默默承受。别再把“胃痛”当作小事,及时就医、科学管理,才是对生命最深的尊重。